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比较——基于五国数据的分析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比较 
描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连续30多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建设成果,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GDP总量达67.67万亿元,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然而,这种高速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为代价的,是一种难以维继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改变这种粗犷的发展方式就显得更加重要而急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否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产业结构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五个国家,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五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历史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变迁系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维度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五国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在工业演变进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方面均与其他对比国家有较大差距,相应数据指标甚至不及相关国家九十年代初的水平。最后,本文结合我国“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为我国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坚定走工业化道路、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和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等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基于实测资料的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方法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高填方地基 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 模糊评判 GM模型 
描述: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的限制,城市的空间扩展变得尤为重要,平山造地成为某些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经之道。在平山造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高填深挖等一系列问题。高填方地基安全成为后续建造城市的安全基础。目前,做好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山造地、建设城市工程通常具有高填方、土方量大、用地功能多样、地质环境复查、相互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导致工程中存在一系列高填方地基稳定性问题。鉴于特殊的地质环境,高填方地基安全稳定性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目前技术水平还难以确定高填方地基发展状态的全部信息。如何针对地选取监测项目逐步展开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成为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由于影响高填方地基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作用机理存在一定模糊性,因此,本文考虑实测资料,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方法,建立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体系对高填方地基实行安全评判,评判选取土体填筑、沉降、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降雨作为评判指标,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综合赋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值,并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函数,并划分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等级。本文利用GM(1,1,t)预测模型对高填方地基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这两个指标进行预测,并用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对沉降指标进行预测,结合已有监测信息对后期高填方地基状况进行安全预判。上述评判过程均以某高填方地基运行期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评判模型结构合理,方法适用,评判结果真实反映了高填方地基的安全状况。
我国行业协会行政主体资格认定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我国行业协会行政主体资格认定研究
单芯片集成紫外探测器及其读出电路设计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湘潭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CMOS 运算放大器 读出电路 紫外探测器 选择性 
描述: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紫外探测器普遍具有响应度低、紫外选择性差、量子效率低、噪声大、微弱光信号探测能力差等缺点,基于实验室已有的硅基探测器基础,结合CMOS工艺特点,以半导体器件物理为理论基础,研究紫外探测器的相关原理,旨在提高紫外探测器的弱光响应灵敏度,增强紫外探测器的选择性,并降低其噪声;同时,揭示系统集成紫外探测器的可能性,为单芯片集成紫外探测系统提供新思路。通过学习典型多阳极紫外光电二极管理论知识与分析其模拟数据,对紫外探测器做了相应的优化与改进,最终得到了一种可用于单芯片集成的紫外-红外互补型结构紫外探测器,实现了高响应度、高选择性及低噪声的光电探测。新型紫外-红外互补型结构紫外探测器在传统紫外探测器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红外探测器用以实现电流补偿。在红外波段照射范围,紫外探测器比红外探测器的响应要小很多,欲使探测器实现探测功能,必须使得紫外探测器对红外光和可见光信息的响应与红外探测器在此波段的响应相同。本文通过调节两个探测器的面积比例,使AUV/AIR=15来实现这一要求。通过Silvaco软件对设计的探测器进行了TCAD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探测器具有低暗电流、高紫外响应速度以及高紫外选择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针对所设计新型紫外探测器的CMOS读出电路技术,并设计了一款与探测器相匹配的低功耗读出电路结构。该读出电路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运算放大器,详细介绍了读出电路各参数指标的计算过程,并对输入失调电压、共模抑制比、电源抑制比、转换速率和不同情况下的噪声特性、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高精度、低噪声等优良性能。本文采用标准0.5μm CMOS工艺对新型紫外探测器及其读出电路进行了版图设计并流片,实现了器件与电路的单芯片集成,最后完成该探测系统的测试工作。
主持人汪涵的语用策略研究——以《天天向上》和《越策越开心》为例
作者: 陈薇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电视节目 主持人语言 语言使用机制 语用策略 
描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语言可谓各具特色,汪涵作为国内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代表,他的主持言语时而直白通俗,时而诙谐幽默,汪涵非常善于构建主持言语达到幽默效果,却又可以不留痕迹地将幽默隐藏于其中。他的主持风格技巧和对语用策略的熟练掌控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研究语用策略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本文以语用学中语用策略的使用情况为出发点,以汪涵主持的《越策越开心》和《天天向上》两档脱口秀节目为语料,在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下,通过分析汪涵主持的言语特点以及主持言语中语用策略使用情况,试图揭示语用策略的产生机制、心理机制和审美机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我们试图挖掘更多影响语用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汪涵主持中的语用特点。我们将其归纳为:新颖灵活的创造性、直白通俗的诙谐性、方言俚俗的趣味性。第三章,为了研究的准确,作者首先对脱口秀节目中语用策略给予界定范围,然后分别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语码转换等角度探究汪涵的语用策略。我们将其语用策略概括为逻辑误导策略、答非所问策略、正话反说策略、委婉化解尴尬策略、刻意赞扬他人贬低自己策略、解码的刻意偏离策略、言此意彼的间接言语行为策略、语码的自由转换策略、换意新解策略、言语意义的隐含转折策略和语音、文字、语法的变化重组。其中言语意义的隐含转折和语码的自由转换是汪涵比较有特色的语用策略。最后通过例子我们对语用策略的实现机制予以解读,我们认为,语用策略的实现需要主客体双方共同作用,这是一个互为相反的过程,包括(主体)背景语境的刺激、潜在信息的理解、意义形式的转换、语用策略的输出;(客体)语用策略的输入、已有信息的激活、潜在信息的明示和推理以及交际意图的共鸣。第四章作者将汪涵主持的两档节目《天天向上》和《越策越开心》进行对比,通过两节目的对比,分析影响语用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因素。这部分,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我们在肯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电视节目的目标定位、收视率、语言人个体情况、语用环境都会对主持人的语用策略使用造成影响。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文章的主要部分。
基于反应—扩散的材料形貌调控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形貌调控 动力学 扩散 反应 
描述:材料的形貌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材料形貌的有效调控能极大地推动材料的工业应用,发展调控材料形貌的新方法,不仅对材料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人们深入认识“结晶”这一古老的学科有重要意义。虽说人们发明了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模板法等多种调控材料形貌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都不是基于材料生长的微观机理,所以不易进行推广应用。近年来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动力学条件下,材料的生长会沿不同的生长路径进行,最终导致材料的形貌表现出不同于热力学条件控制下的形貌。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出调控材料形貌的动力学调控方法,动力学调控方法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人们对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过程认识还不充分,当前动力学方法的调控手段主要通过调节颗粒生长速率的快慢这一较为一般的动力学过程,以达到对材料形貌调控的目的。通过仔细分析,本文发现材料生长过程中,其生长界面存在着不同于宏观结构的介尺度结构,如表面轮廓的曲率、界面反应物的浓场分布等,这些介尺度结构直接决定着材料的形貌演化。反应物向材料表面传递的速率和相互之间反应的速率决定了材料生长中其表界面的介尺度结构。所以说,材料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过程和扩散过程,是材料生长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动力学过程,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导致材料形貌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温度、浓度、pH值等参数的调控,无法实现传递和反应速率的独立控制,因而难以找到结构演化的规律。所以本文提出基于反应-扩散的调控材料形貌的新方法,实现通过调节反应和扩散这两个动力学因素以达到调控材料形貌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1)反应-扩散定性调控对碳酸钙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对碳酸钙沉淀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的定性调控,本文发现:当反应速率较慢而扩散速率较快时,颗粒的生长在反应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可得到球状颗粒;当反应速率较快而扩散速率较慢时,颗粒的生长在扩散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可得到的碳酸钙呈枝状晶结构;当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达到相当的状态时,本文得到了雪花状碳酸钙颗粒,这种形貌的碳酸钙颗粒是主枝和侧枝的生长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得到的,是颗粒生长的表界面处介尺度结构动态演化的体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了雪花状碳酸钙是反应和扩散这两个动力学因素相互协调的结果,证实了反应-扩散的协调作用在颗粒形貌演化中的重要性。(2)反应-扩散定量调控对银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对银颗粒生长过程中银离子的还原反应速率和体系中材料单元扩散速率的定量调控,本文发现反应-扩散对材料生长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颗粒生长方式的影响,一个是对颗粒生长方向的影响。反应-扩散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起到对材料形貌的调控作用。对生长方式的影响:当银离子的扩散速率或反应速率较低时,银的晶核会通过相互碰撞聚集在一起,使银颗粒的生长以聚集生长的方式进行,形成片状和纺锤棒颗粒;当Ag+的扩散速率或反应速率较高时,Ag+会通过较快的扩散速率沉积到银的晶核表面,使银颗粒的生长以传统的逐层生长的方式进行,形成多面体的小晶粒。对生长方向的影响主要针对的是以聚集生长方式生长的颗粒,扩散速率指构筑单元的扩散速率,反应速率指构筑单元生成反应的反应速率,研究发现:当构筑单元的扩散速率或反应速率较高时银颗粒倾向于沿着各向同性的方向生长,形成长径比较低的片状颗粒;当构筑单元的扩散速率或反应速率较低时,银颗粒的生长方向表现出各向异性,沿长轴方向的生长较快,形成长径比较高的纺锤棒颗粒。(3)反应-扩散对材料形貌调控作用及机制的模拟研究。分别建立了基于反应-扩散的材料生长模型,对雪花状碳酸钙和银颗粒的生长进行了模拟,验证了反应-扩散对它们形貌的调控作用,发现了雪花状颗粒和高长径比的纺锤棒颗粒都是生长方向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结果。而且通过计算雪花状碳酸钙颗粒和不同长径比片状银颗粒周围的浓度分布,发现了它们周围的浓度分布也表现为各向异性,而且浓度分布的各向异性和它们生长方向的各向异性一致,在颗粒生长速率较快的方向上,浓度梯度较高。所以本文得出结论,颗粒周围的浓度梯度是造成其各向异性生长的根本原因,反应-扩散对材料生长方向的调控,是通过对材料周围浓度梯度的影响而实现的,这种浓度梯度是材料表界面的动态结构的体现。这样,本文将反应-扩散对碳酸钙和银颗粒形貌的调控作用统一到了一个共同的机制上,证明了反应-扩散调控方法对材料形貌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增产煤层气与产氢菌种的筛选及群落结构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煤层气 氩气 rRNA 木聚糖 微生物种群 宏基因组 16S 
描述: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及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清洁能源成为节能减排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增产煤层气(甲烷)与产氢气为目标,筛选出了分别降解煤和木聚糖的微生物菌群,采用16S rRNA分析了降解前后产甲烷菌群的结构变化,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了高效降解木聚糖产氢微生物基因组,同时揭示了其降解木聚糖与产氢的机理。论文首先以泥炭、褐煤和焦煤为碳源,从潮虫肠道、红树林沉积物及油层水中筛选出具有降解有机物产甲烷能力的微生物种群,结果首次发现潮虫Porcellio scaber肠道微生物种群能够降解泥炭,150天产甲烷22μmol/g,16S rRNA分析结果显示Porcellio scaber肠道优势古菌为产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 sp.。红树林沉积物菌群LM1分别降解褐煤、焦煤49天产甲烷89μmol/g、108μmol/g,氢营养型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和混合营养型八叠产甲烷球菌Methanosarcina为LMl菌群主导产甲烷菌。油层水富集菌群LSP降解泥炭和焦煤,150天分别产甲烷2.1μmol/g、3.5μmol/g,与接种源LSP相比,氢营养型产甲烷杆菌数量Methanobacterium sp.明显增加。研究发现,以褐煤为底物,煤层水MP02为本源菌群,添加产甲烷气体能力最强的红树林沉积物菌群LMl后,甲烷净产量增加36μmol/g,同时产期延滞期缩短20d。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接种源中硫单胞菌属Desulfuromonas与沃廉菌属Wolinella利用溶液中腐殖质为电子穿梭体,加速乙酸氧化产生C02,同时发酵细菌Clostridium数量的增加加速产生氢气,从而为产甲烷菌提供大量可利用能源物质,由此增加了甲烷产量。论文最后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发现澳桉象白蚁TNE肠道微生物33℃条件下30天产氢可达260μmol/g。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TNE主要由三个基因组组成:Nel为Clostridium beijerinckii、Ne2为novel taxon(相似于Clostridium magnum)和Ne3为Ruminiclostridium species*Ne3含有能够降解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的葡萄糖苷水解酶家族、糖原脱支酶家族以及低聚糖分解酶家族,是降解木聚糖的主导力量:Ne2可能协助Ne3进行降解活动,当能源物质耗尽时,以消耗氢气为自身体提供能量的同型产乙酸生理机能模式:Nel缺乏木聚糖碳水化合物活性基因,推测主要负责切割木聚糖结构侧分支。[FeFe]和[NiFe]氢化酶基因的发现表明Ne1、Ne2、Ne3均具有产氢能力。
论文一:V型并指(趾)小鼠模型建立及形态学分析;论文二:成骨不全症致病突变谱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 二代测序 成骨不全症 sanger测序 Hoxd13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V型并指 基因突变 
描述:并指是一种因肢端发育期间相邻的手指和/或脚趾间的连接无法正常分离,而引起的肢端畸形。并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肢端畸形,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1‰。其中V型并指患者手部畸形特征表现为4-5掌骨融合,其它主要表现为2-5指尺侧偏位及远节指骨短小、3-4或4-5并指、第5指短小或弯曲、屈指和中远指节间关节褶消失;足部畸形共同表现为:趾骨外翻,跖骨内翻,第1趾(跖)骨粗大,第2-5趾(跖)骨发育不良,第5趾(跖)骨短。V型并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本课题组的早期工作中,曾在一个中国人v型并指大家系中发现了HOXD13基因内的一个错义突变。在这个V型并指家系中,所有患者存在HOXD13基因内错义突变c.950AG(Q317R);该突变位于HOXD13蛋白的同源结构域(Homeobox domain, HD)内,导致HD第50位的谷氨酰胺变为精氨酸。体外实验表明该突变导致其与DNA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下降。HOXD13是同源盒转录因子家族(H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模式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HOXD13基因突变Q50R为切入点,借助TALE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构建Hoxd13Q50R突变体小鼠模型,拟通过对模型小鼠进行表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明确Hoxd13基因突变与肢端畸形的相关性,阐明V型SD的致病机制。目前,外观观察和骨骼CT结果显示Hoxd13Q50R杂合、纯合突变小鼠肢端外形和骨骼形态均有明显畸形,说明HOXD13基因内HD-Q50R突变是导致人V型并指(趾)的致病原因。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成骨不全患者的骨骼较脆弱易骨折,但表型的严重性有显著差异。成骨不全还具有骨骼畸形、牙本质发育不全、耳聋及浅灰色或蓝色巩膜等表型。目前,已知的成骨不全症致病基因共有十三种,90%以上的OI患者由编码Ⅰ型胶原的COL1A1和COL1A2的杂合突变引起。剩下患者可能的致病原因有:某些基因中的致病改变引起了骨骼过度矿化或矿化不足,或影响了Ⅰ型胶原的转录后修饰、折叠、分泌、加工,还有可能是因成骨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出现了致病改变。本研究中综合运用PCR-DNA测序、二代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成骨不全症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研究。酚/氯仿法提取先证者、家系成员外周全血基因组DNA,二代测序或PCR扩增COL1A/A2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对于未发现突变的患者考虑拷贝数变异,利用MLPA技术(P271/P272)对COL1A1/A2进行重复和缺失突变筛查。最后,对COL1A1/A2也未检测到拷贝数变异的患者,对成骨不全隐性致病基因进行PCR-sanger测序筛查突变。本研究中,我们共在200例成骨不全症家系中,检出COL1A1/A2点突变及微缺失突变132例(COL1A1突变78例,COL1A2突变54例),其中通过二代测序方法筛查出突变46例,PCR-sanger测序法筛查出突变84例。突变类型多为以甘氨酸突变为主的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剪接位点突变。利用MLPA技术发现大片段缺失突变两例。隐性基因WNT1中发现c.397GA (Ala133Thr)/c.677CT (Ser226Leu)复合杂合突变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构建成骨不全症筛查平台,能有效提高成骨不全症致病突变检出率,实验结果丰富了中国人成骨不全症突变谱。
大型离心压缩机故障远程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作者: 陈翔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远程智能诊断 神经网络 离心压缩机 
描述:离心压缩机故障远程智能诊断涉及到多门学科。随着近来企业对离心压缩机的寿命要求,稳定运行能力的要求逐年增加,所以对设备的远程智能诊断的研究,特别是监测和诊断人员操作监测诊断系统的方便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阐述了远程智能诊断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意义;分析了远程数据储存、传输技术与短信报警机制及其改进,结合本课题,对分析离心压缩机的几大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利用信号采集卡实现压缩机监测的信号采集,并建立SQL数据库,在虚拟仪器实现了基于虚拟机LabVIEW和BP神经网络智能算法的远程诊断平台服务器数据库。最后,基于C/S+B/S模式系统开发,建立了人机交互网站,即诊断系统平台的互联网访问网站,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轻松容易的实施监测和了解现场机组设备的健康讯息。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是由服务器承担大部分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通过URL地址访问服务器汪涵,从整个故障远程智能诊断体系结构入手,智能诊断平台分为框架结构、系统网络结构和系统软件平台,提出总体设计思路。研究了远程监测故障诊断系统各个模块,在虚拟仪器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故障信号采集、报警技术、神经网络诊断、SQLSever2000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功能,最终实现了离心压缩机的故障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可以扩充和有针对用户需求,并且对于故障检测和诊断预算不太充裕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实际意义。
面向协同的3D场景概念建模研究
作者: 汪涵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概念化场景 协同 可视操纵平台 3D建模 
描述:计算机3D建模一直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工业设计、建筑装饰、虚拟现实、教育娱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新时代下基于分布式网络和协同工作的需求为传统可视操纵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将计算机协同工作理论与计算机图形相结合,将为计算机视觉带来新的应用领域,如远程教育,协同设计,虚拟会议室等;但3D技术的引入,也为计算机协同平台的设计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可视操纵研究主要是基于现有网络三维平台的相关应用,而将协同工作的理念用在传统计算机视觉领域仍然少有研究,尤其是基于分布式网络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传输3D场景和模型数据,并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对协同场景数据进行描述,成为建立通用协同3D平台的核心问题。本课题研究在分析当前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场景的建立,针对新形势下协同3D建模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面向协同环境的可视操纵平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一种通用的面向协同的可视操纵平台架构面向协同的可视操纵架构以抽象化的3D场景表示为核心,集成了模型、场景、人员、配置的管理和协作模块,形成了完整并具有通用性的解决方案。2.构建了一种概念化的3D场景模型对3D场景进行了数据抽象,将3D场景的基本结构进行概念化表示,并对具体数据予以剥离,并加入了语义、权限、精度、版本等其他协同环境所需的信息,形成了整个协同3D建模架构的数据基础。3.提出了用户操作和操作批处理的概念将用户对于场景的操作抽象成对于概念化场景的操作,包含了操作的对象、类型、数据、基于版本等。多个操作将被组合成操作批处理从而形成用户一次更新操作并用于场景的更新。4.研究了基于用户配置的场景合成算法此算法用于协同过程中多个用户的操作合成,并对场景合成中的冲突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基于用户配置的场景组装方法,即在用户配置的指导下,将抽象化场景组装成符合用户要求的实际可展示和可操作场景的算法。通过以上研究和实际成果的提出,形成了面向协同的可视操纵整体框架,为通用性的协同3D平台奠定了基础。课题以家居装潢为例,搭建了实际系统,从系统功能和协同效率两个方面验证了整体框架的有效性,为一般性面向协同的可视操纵架构设计和相关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1 2
Rss订阅